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,治什么病及特殊功效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7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00
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,治什么病及特殊功效,茵陈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,以下是对其各方面的详细介绍:性味归经

性味:苦、辛,微寒。

归经: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

功效与作用

清利湿热:能清除脾胃、肝胆等脏腑的湿热之邪,使湿热从小便排出,改善湿热内蕴引起的各种症状。

利胆退黄:有显著的利胆作用,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,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,对于黄疸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
保肝作用:对肝脏有保护作用,能减轻肝细胞损伤,促进肝细胞再生,改善肝功能,降低肝酶活性,减少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。

抗菌消炎:对多种细菌、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如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流感病毒等,有助于减轻感染性炎症。

降血脂:可以降低血脂水平,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沉积,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一般煎汤,用量为 10-30 克;或入丸、散剂。外用适量,煎汤熏洗。

使用注意:茵陈蒿用量需根据病情、患者体质等因素调整,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。

主治病症及特殊功效

黄疸:无论是阳黄(湿热黄疸)还是阴黄(寒湿黄疸),茵陈蒿均为要药。对于阳黄,常与栀子、大黄等配伍,如茵陈蒿汤,可清热利湿退黄;对于阴黄,常与附子、干姜等配伍,如茵陈四逆汤,可温里助阳、利湿退黄。

湿温、暑湿:可用于治疗湿温病初起,湿重于热,以及暑湿证,常与滑石、藿香、薏苡仁等配伍,能清利湿热,缓解身热不扬、胸闷腹胀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
湿疮瘙痒:其清利湿热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的湿疮、瘙痒等皮肤病,煎汤外洗或内服,能起到清热燥湿、止痒的效果。

常用方剂

茵陈蒿汤:由茵陈蒿、栀子、大黄组成,具有清热,利湿,退黄的功效,主治湿热黄疸,是治疗阳黄的经典方剂。

茵陈五苓散:由茵陈蒿与五苓散(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桂枝)组成,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,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而湿邪较重者,以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。

甘露消毒丹:含茵陈蒿、滑石、黄芩、石菖蒲等药物,具有利湿化浊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湿温时疫,邪在气分,湿热并重证。

配伍与炮制

配伍

与栀子配伍,清热利湿退黄之力增强,适用于湿热黄疸,身黄、目黄、小便黄等症状明显者。

与大黄配伍,泻下清热、利湿退黄作用显著,可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,常用于治疗黄疸伴有大便秘结、腹部胀满等症状。

与金钱草配伍,能增强利胆排石、清热利湿的功效,适用于肝胆结石、胆囊炎等疾病,伴有黄疸、胁痛等症状。

炮制

茵陈蒿:取原药材,除去残根及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生品长于清利湿热、利胆退黄。

炒茵陈:取茵陈段,置热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放凉。炒后可缓和寒性,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,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有湿热者。

副作用

过敏反应:少数人可能对茵陈蒿过敏,用药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皮疹、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,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
脾胃虚寒者慎用:茵陈蒿性寒,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胃脘冷痛等不适。

可能影响胎儿:孕妇使用茵陈蒿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,虽然一般认为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对安全,但仍需谨慎,以防有滑胎等风险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